超短波治疗对慢性附件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
栏目分类:临床医学 发布日期:2009-12-06 浏览次数:次
观察138例慢性附件炎患者超短波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(NFM)改变,与138例本病患者药物治疗对照,旨在探讨超短波治疗本病疗效作用机制及NFM检测的临床意义,结果报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资料 患者为本站妇科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76例,诊断依据[1]:①下腹或腰骶部胀痛,反复发作数月至数年;②低热,乏力,精神不振;③白带增多,月经失调;④附件(卵巢或输卵管)肿大、压痛。病程0.5~2.5年。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和理疗观察两组各138例,前组年龄23~39岁,平均28.4岁,后组年龄25~38岁,平均26.7岁。两组患者过去均无心、脑、肝及内分泌系统等病史,就诊时心电图、肝功能及胸透正常。
1.2 方法
1.2.1 疗法:对照组给予氟哌酸0.2g或先锋霉素Ⅳ0.25g,口服,每日3次,3周为1疗程。观察组:药物治疗方法、剂量同对照组,加用超短波治疗。应用国产CDB-Ⅰ型超短波电疗机,频率40.68MHz,最大功率250W,电极板22cm×15cm并置法,每日1次,每次30分钟,3周为1疗程。
1.2.2 NFM观察:参照国内微循环观察方法及要求条件,应用国产XG-5BⅠ型微循环电脑仪,观察两组患者左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襻的形态、流态及襻周状态等16项指标,用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评价形态积分、流态积分、襻周积分和综合积分4项指标[2]。
2 结 果
2.1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4项临床指标出现率基本相似(P>0.05)。治疗后,观察组4项指标出现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,经(χ2)检验,差异性非常显著(P<0.01);对照组的低热、乏力及附件肿大、压痛2项,未见明显改善(P>0.05)(见表1)。
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4项临床指标出现率(%)比较
临床指标 观 察 组 对 照 组 治后组
间χ2 P值
治前(%) 治后(%) χ2值 P值 治前(%) 治后(%) χ2值 P值
低热、乏力 78(56.3)
20(14.9)
53.23
<0.01
82(59.4)
70(50.7)
2.11
>0.05
41.22 <0.01
下腹腰骶酸痛 118(85.5) 10(7.3) 169.93 <0.01 116(81.1) 62(44.9) 42.70 <0.01 50.81 <0.01
月经失调 86(62.3) 4(6.0) 169.93 <0.01 88(63.8) 52(37.7) 18.79 <0.01 51.62 <0.01
附件肿大压痛 82(59.4) 22(15.9) 55.55 <0.01 78(56.3) 64(46.4) 2.84 >0.05 29.80 <0.01
2.2 疗效 疗效标准,显效:4项临床指标消失;有效:2项指标消失;无效:未见指标消失。结果:观察组显效60例,有效64例,无效14例,有效率89.86%,明显高于对照组的(42例、50例、46例)有效率66.67%(χ2=21.81,P<0.01)。
2.3 NFM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FM4项积分无显著差异(P>0.05)。治疗后观察组4项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,经t检验,差异性非常显著(P<0.01)。对照组的形态积分和襻周积分未见明显下降(P>0.05)(见表2)。
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FM积分比较(±s)
组 别 形态积分 t值 P值 流态积分 t值 P值 襻周积分 t值 P值 综合积分 t值 P
观察组 治前 1.21±0.13
38.68 <0.01 2.78±0.31 66.05 <0.01 1.08±0.13 35.87 <0.01 5.07±0.34 92.23 <0.01
治后 0.67±0.10 0.89±0.13 0.56±0.11 2.12±0.16
对照组 治前 1.28±0.11 55.53 <0.01 2.59±0.32 47.78 <0.01 1.12±0.11 1.44 <0.01 4.94±0.45 38.70 <0.01
治后 1.21±0.10 1.20±0.12 1.10±0.12 3.26±0.24
治后
组间
t值 44.86 20.58 30.23 46.43
P值 0.01 <0.01 <0.01 <0.01
2.4 疗效与NFM积分关系(见表3)。
表3 两组患者疗效与NFM积分关系(例±s)
组 别 显 效 有 效 无 效
观察组 60(0.58±0.15) 64(2.71±0.21) 14(5.34±0.45)
对照组 42(0.54±0.12) 50(2.64±0.23) 46(5.17±0.46)
t 值 2.50
2.33
3.09
P 值 <0.05 <0.05 <0.01
表3所示,两组的疗效越好,NFM积分越少,微循环改善越显著。显效、有效、无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。
3 讨 论
3.1 慢性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重者损害患者健康及生育能力。临床上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。我科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超短波理疗,疗效显著,有效率高达89.86%,明显高于药物疗效的66.67%,有显著统计意义(P<0.01)。
治疗前两组患者4项临床指标明显存在。治疗后,观察组4项指标出现率明显低于治疗前(P<0.01);对照组仅有2项下降(P<0.01),余2项仍然存在(P>0.05)。显然,超短波的疗效明显高于药物。
3.2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外周微循环障碍(见表2)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FM积分分别为5.07±0.34和4.94±0.46(正常人积分<2.0)。治疗后,观察组4项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(P<0.01),对照组有2项未见明显改善(P>0.05),表明超短波的改善微循环作用明显高于药物治疗。
3.3 超短波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作用机制 ①超短波对患部有直接消炎作用[3];②热能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入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,再通过交感神经反射性使全身或局部血管扩张,微循环改善[4];③抑制白细胞活化、减少炎性物质分泌[5],也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组织损伤作用,减少炎症发生。总之,超短波具有改善微循环,利于炎性病变的吸收,机化粘连组织的松解、减轻疼痛,促进病变组织的功能恢复。
3.4 表3中所示,显效组积分0.6左右,有效组织分2.5左右,无效组积分>5.0。表明NFM积分下降近于正常者疗效显著、病情好转、预后良好;反之,积分无明显下降者疗效差、病情重、预后不佳。笔者认为,NFM的检测对评价疗效、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。
作者单位:李金彪(271100山东省莱芜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)
参 考 文 献
1,上海第一医学院,天津医学院主编.妇产科学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1.232~235
2,田牛,主编.临床微循环检查手册,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1992.3~23
相关热词: